感觉孩子早恋了,爸妈该不该插手呢(感觉孩子早恋了,爸妈该不该插手他)
在讲我对早恋的观点前,先给大家分享两则关于早恋的小故事
孩子叛逆期早恋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1
初三的时候,她早恋了,
有一天,
藏在书包里的情书不小心被妈妈翻了出来。
情书发现的那天,她家无异于十级地震,
父母把情书撕了,
平时收的小礼物全部被扔了出去,
爸爸冲她吼,妈妈还打了她。
她原以为父母骂也骂了,打也打了,
这事就过去了。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第二天,她父母去了学校,
告诉班主任说她早恋了,
在她父母的强势下,
那个男孩子被揪了出来,
他们骂他没家教,耍流氓。
最后,那个男孩转学了,
而她整个初三,都被其他学生孤立着,
她也不敢和异性正常交往了。
后来,长大了,
她谈了几次恋爱,都无疾而终,
她说,她心里始终过不去那个坎,
做梦都能梦见父母狰狞的样子。
而如今,父母又骂她没用,
把自己熬成了剩女。
她说,早恋嫌太早,剩女又嫌太晚。
这到底是谁的错?
2
一位爸爸发现女儿早恋,
注意到她不断下滑的成绩和情绪,
便把女儿约在了咖啡店里。
终于知道了原来是女儿喜欢上了班里的班长,
但是班长却不喜欢她。
忍住了心里的百爪挠心,
这位爸爸没有指责、没有说教,也没有训斥,
而是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告诉女儿,
为什么她喜欢的人会不喜欢她,
并且表示愿意帮助她做出改变。
这场对话就像是朋友间的一次下午茶,
舒适、平等而温暖,
女儿扑过去给了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
其实,早恋并不可怕,
这个班长在女儿情感路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很多情况下,是取决于父母如何看待和引导。
我在中学工作15年了,曾当班主任教主科。如果我说我自己带的班没有过早恋或者都被我“扼杀在摇篮了”,那就是骗人的,我没那个本事。没有哪个班主任不曾处理过早恋,但每个老师的态度和做法都有所不同。
孩子早恋的征兆
我先来说下早恋的征兆吧,家长如果熟悉这些征兆,才能够“对症下药”。当然,可能有些“直肠子”的家长说:不用看征兆,我直接问孩子。这个就是“莽夫”家长。“恋爱”在中学生那儿是十分敏感的,家长莽撞的直接问只会让孩子排斥。所以,要先观察“征兆”:
征兆1: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上课精力不集中。
征兆2: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话少,很少愿和父母交流。
征兆3:回到家待不住,找出各种理由外出,喜欢到到公园、ktv等场所,有时说谎。
征兆4:思想情绪波动大,有时一会变得兴奋,有时就忧郁,烦燥不安,干事情也没有耐心。
征兆5:突然对那些以爱情为题材的文艺、电影、小说兴趣浓厚。
征兆6:变得特注重打扮自己,发型,衣着等都特别注意,每次出门都花大量时间在镜子前。
征兆7:突然爱谈论两性之间的事情。
征兆8:时常有异性的同学打电话,使用手机发微信的时间突然增多,接听电话时,喜欢回避别人。
征兆9:从学校回家后,常一人待在房里,喜欢长时间静静地想心事,表情沉思发呆。
以上这些征兆如果同时出现多个,那么大概率是“确诊”了。但也要注意,这些征兆不一定指确立了恋爱关系,也可能是咱孩子“单方面”的爱慕。
亲子情感铺垫
那么如果早恋了,家长该怎么办呢?我先说一个结论:家长您是拦不住的。 在实际案例中,99%的家长是根本不敢硬拦。但家长心里面慌啊,怕出事,怕学业受影响啊。我完全理解,而且家长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来让早恋的“破坏力”降低。具体怎么做,看下面的内容吧。
首先您和孩子之间得要有足够的亲子情感铺垫,也就是您和孩子之间得有长久相处建立起来的亲子信任和沟通关系。
一方面需要家长在过往的岁月不断地往亲子银行积累“情感存款”,这个“存款”是指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比如陪孩子运动,陪孩子解题,接送孩子上下学途中的聊天。这些“情感存款”的最大特点就是“共同进行”某项活动,而不是家长“监督”着孩子做某事。
另一方面是您和孩子的沟通是顺畅的,孩子得有习惯跟家长沟通交流自己的事。每个家庭的关系不同,有的是平等型的家庭氛围,有的是家长“专制”型的,这些都不影响沟通交流,孩子在自己家长大,早已习惯且接受了各种沟通模式,所以我认为不存在哪种模式更好。但无论什么样的亲子沟通模式,都不能缺失“家长倾听”的环节,很多时候孩子不再愿意沟通交流,就是从某一次“沟通事故”开始的。比如:孩子想说一件事情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个看法,或者说一件自己很骄傲的一件事,结果孩子还没说完,家长就打断并且否定。这种“否定”的次数多了,往往就容易把“沟通”堵塞住。
家长的应对办法
有了“亲子情感铺垫”,家长就可以影响孩子,而不是完全被动的状态。注意,这个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也在默默观察家长的态度。经验告诉我,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应对恋爱是十分“无助”的,他们没有经验,光是从电影电视小说中见过别人谈恋爱,但那毕竟是文艺作品。而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态度过于强硬且不愿倾听,孩子的自尊保护伞就会启动,他们会在家长面前表现出“强硬”的态度,目的其实是为了掩盖孩子内在的那份“无助”。
不同情况下,家长的具体做法
情况1:孩子是单方面爱慕,对方都不知道您孩子的想法。
这种情况您应该高兴,因为孩子愿意跟您透露这个十分敏感的内心活动。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不会直说,但家长可以观察,切忌“莽夫”沟通,就是直接问。孩子的同学之间可以直接问,但您作为孩子的父母就不行,这就是青春期。
这个阶段,家长无需过多的干涉,只需保持一个“好听众”的姿态,这样孩子才会保持跟家长的沟通和信任。同时家长也可以主动跟孩子沟通学业、体育、电影等话题,综合判断孩子的心智都影响的程度。
为什么我不建议家长“劝”孩子打消念头,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劝不了的,会有反效果。
情况2 少年双方确定了恋爱关系
您如果在跟孩子的沟通中或者行为中判定了两个孩子已经确立恋爱关系了,也不要惊慌。这个时候您没收手机或不准孩子上网,都没用。阻力越大,他们恋爱的热情越是高涨。
那么该做点儿什么呢?我过去看到网上有冒充老师或专家的,写什么“要让孩子定学习目标,教孩子要认真选对象,别被对方的表面吸引了,即使恋爱了也要把分数考到多少多少,或者给孩子定一个好大学的目标,让自己不迷失方向”。哎,道理都会讲,但这个作者肯定没有实际教过这年代的中学生,纸上谈兵。90%的中学生(特别是男生)大脑的前额叶尚未发育完善,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将长远目标与当前行为理性地结合起来。再说得直白点儿,你给孩子定长远规划没用,讲大道理也没太大用,长远规划无法影响孩子短期行为。
那么家长知道该怎么做了吧。这个时候该跟孩子探讨当下的具体学业要求或者是短期目标设定,下面一段举例说明。注意,是跟孩子讨论啊,不是您直接给孩子设个目标或者定个之前没有的规矩。如果您这样做了,孩子会觉得您是因为“恋爱”而给出了“处罚”或者“代价”。这种做法会把家长和子女引入对立面。
家长可以明确跟孩子说自己的担心,担心学业下降,担心孩子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然后跟孩子商量各种“短期计划”,例如:每日作业正确率保持在多少,每周的名著阅读能不能继续坚持,每日用手机的时间规划下,每周跟原来小伙伴的活动(比如踢足球、社团活动)能不能维持,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在告诉孩子,恋爱可能会影响很多方面,但爸爸妈妈相信您可以平衡好。
重要的信息再说一遍,一定要跟孩子“商量”这些细节,而不是由父母来定,并且商定的内容得是当下学生生活的点滴内容,而不是未来1、2年的规划目标。
情况3 孩子分手了
千万别笑,这不一定是好事啊,至少不是家长可以完全放任不管的状态。孩子分手的情绪非常类似于受到“校园霸凌”的状态。有的孩子会展现出自卑、孤独的状态,有的会易怒暴躁。这个状态下,家长的说教劝导作用不大,因为你安慰不了这件事的,说错话还可能会让孩子情况更糟。这个时候陪伴最重要,有条件的家长尽量通过外部活动来让孩子的注意转移,比如鼓励孩子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家玩,或者资助他们出去看场电影什么的,也就是让孩子的社交圈恢复,通过那些小伙伴的陪伴来快速恢复孩子的精气神。
青少年的内心无论何时都需要充盈的陪伴,可以是良师的陪伴,可以是家长的陪伴,可以是知己好友的陪伴,也可能是“恋人”的陪伴。缺了“恋人”陪伴,如果家长引导得当,孩子对待学业、对待友谊、对待师长都可能会更加成熟,家长的智慧的引导很关键。
最后想跟各位家长说,我教过的学生中,年纪大的也30 了,他们中不少都结婚生子了。其中有些就是跟当初的中学同学或大学同学恋爱并最终建立了家庭。
年少时的爱就像晨间的薄雾,
朦胧而又转瞬即逝,珍贵又美好。
对待感情的能力,同样是青春的必修课。
为人父母者,
面对早恋,与其杜绝,
不如和孩子一起上好这门课。
来源:电影《怦然心动》